6月26日下午,中国中冶(以下简称“中冶”)召开了2022年年度股东周年大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中国中冶董事会2022年度工作报告》的议案、关于《中国中冶监事会2022年度工作报告》的议案、关于中国中冶2022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的议案等十二项议案。
会上,公司股东对中国中冶绿色低碳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钢结构业务等问题表达了关注。
谈绿色低碳发展:
【资料图】
加强关键技术攻关
谈及公司在绿色低碳发展上的布局,中国中冶方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战略布局方面,公司立足我国钢铁行业自身资源禀赋,着力加强冶金低碳领域体系化技术攻关布局,以“181计划”重大研发项目实施为抓手,大力支持长流程绿色低碳技术发展,满足钢铁企业现阶段生产运营需求,同时大力开发非高炉炼铁、氢冶金等短流程低碳冶金技术,加快实现我国钢铁工业碳中和进程。
2022年8月份,工信部等三部委发布了《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其中明确要求到2025年,短流程炼钢占比要达到15%。到2030年,短流程炼钢占比要超过20%。
“现阶段我国的钢铁产能90%来源于长流程炼钢,中国中冶在长流程和短流程炼钢的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同步进行,在研发项目上着力推动绿色化、低碳化研发创新,力争紧要课题三年出成效,并始终保持核心技术的领先地位。此外,公司关于技术前沿的课题五年间全突破,拉大了与竞争对手的距离,实现较大的领先优势。”中国中冶方面表示。
据介绍,中国中冶围绕钢铁工业全流程低碳绿色生产,始终坚持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一体化推进,着手开展低碳绿色关键技术攻关,建立氢冶金技术路线和技术体系,努力实现冶金全过程减污降碳。在技术储备方面,目前中国中冶全面整合资源优势,联合高校、钢铁企业和集团内企业,全面实施“181计划”,低碳领域重大研发项目取得一批重大科技突破,部分成果已实现工程应用。
钢铁工艺全过程的节能减排也离不开智能化技术,为此,中国中冶旗下的中冶赛迪打造出钢铁行业首个基于统一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低碳绿色全流程智能化工厂。中国中冶方面表示,后续,公司将持续加大冶金建设低碳绿色研发力度,努力推进钢铁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谈“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
更加明确业务结构
当前,国有企业在对“十四五”规划进行中期评估和修编。中国中冶方面告诉记者,公司“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事项已经通过了董事会审议,对“十四五”规划的完成情况和内部环境进行了详细梳理和分析,明确了公司要形成“2358”格局,即要打造两家1000亿元规模的子公司,三家700亿元规模的子公司,五家500亿元规模的子公司,和八家300亿元规模的子公司。
在新的“十四五”战略规划中,中国中冶也调整了奋斗目标,即“一创两最五强”:以创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牵引;以成为具有超强核心竞争力的冶金建设运营最佳整体方案提供者,以及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基本建设最可信赖的总承包服务商为目标;努力把中国中冶建设成为价值创造力强、市场竞争力强、创新驱动力强、资源配置力强、文化软实力强的世界一流投资建设集团。
在这个奋斗目标下,公司更加明确了新的业务结构,即“一核心两主体五特色”:做全做精冶金建设核心主业,持续为全球冶金领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中冶智慧和中冶方案;做大做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两主体,成为基本建设领域创新发展的超越者;做专做优生态环保、综合地产、主题公园、矿山资源与新能源、装备制造等特色领域,形成核心技术无可替代、优质资源竞相集聚的独特领先优势。
此外,在合同金额、营业收入、利润等指标方面,中国中冶在“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中也有了相应的更新和完善,很多指标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谈钢结构业务:
启动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由于钢结构符合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的政策,近年来,我国钢结构行业发展迅速。
中国中冶在钢结构方面也有所布局。据介绍,中国中冶目前有13个二级单位,有30多个钢结构制作基地,分布在全国的十几个省市,涉及产能200万吨左右。
中国中冶方面表示,近年来,国家多个部门出台了支持钢结构行业发展的政策。中国中冶积极响应国家政策,2018年以上海宝冶钢构为主体,整合中国二十冶、上海五冶的钢结构业务成立中冶(上海)钢结构科技有限公司,打响了中冶钢构品牌。今后,中国中冶会继续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导向,学习其他建筑央企钢结构业务发展经验。
“目前,公司正在启动研究钢结构业务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包括装配式钢结构基地的布局,进一步优化整合局部区域的钢结构生产基地,以及对现有钢结构工厂生产产品的差异化调整等,相信在后续国内一些重大项目和标志性项目中会看到更多中冶钢构的品牌。”中国中冶有关负责人表示。
标签: